概况
/
/
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十四五”发展规划

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十四五”发展规划

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十四五”发展规划

  中华慈善博物馆(简称慈博馆)自2016年9月1日开馆以来,运行良好,作用凸显,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已接待海内外游客约60万人次,展览和服务获得社会广泛赞誉。作为国内首座国家级慈善专题博物馆,慈博馆一直恪守“祈通古今、以宏慈善”的使命,努力打造中华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教育课堂、交流平台和研究基地,为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全市推进环濠河博物馆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慈博馆向国家二级博物馆迈进、全面提升业务水平的关键五年。《中华慈善博物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旨在明确未来五年慈博馆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未来五年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和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国情,把握博物馆发展阶段性特征,遵循博物馆发展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强化博物馆文明传承、文化沟通、增进知识和公众教育的职能,努力打造国家级优秀主题博物馆。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与服务社会相融合的原则。关注观众的感受,提高慈博馆各项工作的社会参与度,树立文物资源属于大众的人文观念,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以服务和谐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坚持突出特色与强化理念相支撑的原则。立足慈博馆实际和特点,立足慈博馆的使命和目标,找准慈博馆事业发展的关键点,强化特色,进一步彰显慈善历史文化。统筹兼顾慈博馆事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3.坚持融入大局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定位文博事业,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慈博馆公共文化阵地作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同时,加强制度建设,重视人才作用,推动科技创新,造就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文博队伍。

  三、总体目标

  不断加强博物馆的规范化建设,努力争创国家二级博物馆;进一步发挥功能作用,努力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地;持续加强藏品征集,初步建立能够体现中华慈善历史文化脉络的国家级慈善藏品资料收藏中心;将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整合多方力量,开展学术研究,在国内主流慈善期刊、杂志上传递慈博馆的声音,努力形成具有全国影响的慈善文化研究成果;举办全国性慈善论坛、讲座、会议等活动,有效提升慈博馆在传播慈善理念、传承慈善精神、传递慈善力量方面的社会影响力。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文化荟萃的国家级优秀主题博物馆,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慈善文化,促进慈善文化研究和传播,提供慈善文化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不断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章 主要任务

  一、党的建设。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结合慈博馆融合党建服务品牌,崇德扬善,知行合一,充分发挥慈博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重点抓好党支部、工会等组织建设,推行党员民主评议,强化党建责任。至2025年,努力建成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标杆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藏品征集和保护

  (一)充实藏品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办法和机制,树立“为明天收藏今天”的征藏理念,根据自身使命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征集制度,细化征集程序,不断增加藏品数量,提高藏品质量。在目前馆藏3654件藏品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藏品征集工作,“十四五”时期争取馆藏突破5000件(新增国家珍贵文物100件)。结合当代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现实状况,努力加强当代慈善相关藏品的征集。

  积极开拓收藏渠道和途径。把捐赠作为慈博馆获得藏品的重要途径;创新馆际藏品资源交流共享激励机制,通过借展等方式,对慈博馆藏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提高保护利用效率。

  (二)加强藏品登记、建档和安全管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严格按照规范完成藏品登记、建档等基础工作,建立馆藏藏品数据库。推进藏品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分期发布馆藏珍贵文物目录。加强科学保管,落实离任移交和藏品丢失、损毁责任追究制。

  (三)全面实施藏品保存、保护达标工程。按照国家等级博物馆库房建设标准,逐步对库房进行完善,逐步配备文物储藏柜等设备。强化预防性保护理念,全面实施藏品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促进慈博馆藏品保存条件的改善。加强藏品本体保护修复和预防性保护工作。提高文物收藏保管能力,加强文物藏品保护修复装备和人才建设,提升文物藏品保护修复水平。加强馆藏珍贵文物等重要藏品的保管,结合文物部门开展的可移动文物本体修复等工作,使馆藏木器、纸质等门类文物的腐蚀损失状况基本得到遏制。

  三、公共文化服务

  (一)推进慈博馆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根据藏品征集等情况,不定期对基本陈列进行调整,充实展览内容,提升展览水平。努力开展馆际展览交流,通过互换展览、合作办展等科学有效的展览交流融入国内优秀博物馆群体。加强临时展览举办,依托馆内特色藏品,加强与国内博物馆的合作,不定期推出较高水准的展览。

  (二)将慈善文化纳入制度化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慈善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教育、青少年德育教育,开展结对共建和社会教育活动,打造国家级综合性社会教育基地。深化与慈善和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慈博馆教育示范点建设,建立长期有效的馆校联系制度,将慈善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历史、思想政治品德等课程和教学计划,创造与教学内容结合互补的教育活动项目品牌。培养专家型讲解员和辅导员队伍,结合慈博馆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青少年参观与讲解计划,提高对青少年服务的质量。

  (三)创新慈善文化传播手段,提升慈博馆吸引力。充分运用信息、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使慈善文化惠及更多民众。创新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慈博馆的认知与互动。适应文化休闲经济的需要,主动融入文化旅游体系,使慈博馆成为区域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各种形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慈善文化进社区。在“十三五”时期接待游客60万人次的基础上,“十四五”时期力争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接待外省市团队500批次、港澳台及海外团队100批次,举办、承办结对共建、道德讲堂、社会教育等大型活动400场次以上。

  (四)加强文化产品开发。充分运用国家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与慈博馆合作,依托文物藏品、陈列展示等元素,培育文化产品研发示范项目。开展文化产品交流、交易和展评活动,增强慈博馆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和消费体系中的竞争力。

  (五)打造经常性慈善文化宣传合作队伍。利用好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博物馆学会等行业单位的优质资源,争取更大支持,主办或承办全国性的慈善专题论坛、会议和博物馆学会会议等具有标志性的国家级论坛和会议,在行业内形成广泛影响;与清华大学慈善研究院合作,开展慈善相关课题研究和国际性慈善论坛的举办,争取相关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更广渠道宣传和弘扬中华慈善文化,提升慈博馆的形象和影响力。

  四、科学研究

  (一)健全慈博馆科研组织体系,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努力探索与高校等社会科技力量合作,提升慈博馆科研水平。

  (二)加强藏品保护和应用研究,开展馆藏珍贵文物等藏品保护修复的研究,健全藏品保存环境。

  (三)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慈博馆信息化进程。加强慈博馆网络资源体系建设,搭建慈博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不断提高慈博馆管理现代化水平,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

  (四)加强慈善文化和馆藏文物的研究。依托自身和借助外力相结合,不断加强慈善文化馆藏文物的研究,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公开出版和在相关期刊杂志发表。

  五、安全建设

  安防、消防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加强重点部位展厅、文物库房、高压配电房等安防消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安防消防应急预案。按现行消防法律法规及时改进和更新设备,确保消防设备和器材完好。至2025年,更新完善视频监控采集、红外报警、电子巡更、办公门禁、游客安检等安防系统;完善文物安全巡查制度,建设文物安全监控系统。

  第三章 保障支持

  一、加强馆内人员队伍能力建设

  (一)建设高素质馆内人员队伍,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员队伍。

  (二)强化馆内人员任职学历标准、专业背景和品行要求,严把从业人员入口关。建立健全慈博馆人员培训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壮大慈博馆志愿者队伍,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慈博馆事业发展的领域和范围。

  (三)提高慈博馆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慈博馆人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省级以上博物馆以及中国博物馆协会等相关机构,加强馆内人员培养培训。协调增加人员培训经费财政预算,对馆内人员实行不定期的全员培训。加强领导班子成员培训,重视业务部门主任培训。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结合慈善特质,引导馆内业人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将职业操守和道德作风作为馆内人员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二、多渠道保障经费投入

  (一)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探索多渠道筹集经费的体制,积极利用慈博爱心基金接受社会捐赠,增加投入。

  (二)严格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责,积极争取财政、民政、文物等部门支持,保障慈博馆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

  (三)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坚持勤俭办馆,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博物馆。

  三、推进依法治理

  (一)加强慈博馆制度化建设。加强慈博馆制度化建设,统筹规划,确立框架,基本形成全面覆盖、协调配套、科学合理、实施有力的馆内制度体系,规范藏品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服务、设施安全等各项工作。

  (二)加强慈博馆政策的宣传、实施和推广工作。完善慈博馆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慈博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

2020年12月30日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友情链接

慈善博物馆

地 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虹桥路9号

服务热线:0513-55002600  0513-55002602

邮 箱:zhcsbwg@163.com

CopyRight © 2022 中华慈善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4231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