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
/
中华慈善博物馆展陈匾额“上新”

中华慈善博物馆展陈匾额“上新”

中华慈善博物馆展陈匾额“上新”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其不仅是标识建筑物的重要物件,也是旌表善人善举的重要载体。《后汉书》中记载“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正因为匾额天然具有旌表贺颂的功能,民间遗存的以记录善行、褒奖善人为主题的匾额较多,成为中华慈善博物馆(以下简称“慈博馆”)藏品征集的重要方向。自2016年建馆以来,慈博馆以匾额为突破口,走遍全国十余个省市,广泛查找藏品线索,成功征集了不同年代、数量众多的慈善主题匾额。5年来,慈博馆藏品征集的脚步从未停止,即便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也努力抓住短暂的疫情稳定期,全力推进藏品征集工作。在全馆人员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下,目前馆藏匾额已达100余块。

  为更好地展示匾额中的慈善文化,讲好匾额中的慈善故事,提升馆内展览的艺术水准,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2022年1月10日,慈博馆精心遴选馆藏匾额,对目前基本陈列中展示的匾额进行全部替换,在春节来临前为广大游客奉献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此次替换展示的匾额全部为近几年馆内工作人员跋山涉水、四处奔波征集而来。相比于原展示匾额,这一批新展示的22块匾额具有年代更久远、工艺更精湛、品相更完美、内容更丰富等特征。

部分“上新”匾额欣赏

清宣统三年(1911)“倚重瞻依”匾

  这是此次展示的清宣统三年(1911)“倚重瞻依”匾,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状元王寿彭题写。其以浮雕工艺雕成装饰性边框,饰以牡丹花卉、卷草、杂宝等纹样。匾心雕成一手卷,展开整幅祝寿序文,文字减地阳雕,手卷边饰浮雕卷草纹。这块匾由邱安仁老夫妇的女婿、外甥、孙婿等人为老人六十大寿而立,序文提及邱老先生家境殷实,生活节俭,但只要听闻乡有义举则捐资千金,毫不吝啬,所谓“财以义取,财当义用。非其义则一文不舍,当于义则千金不惜”,生动反映了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的传统慈善文化。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善士”匾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的“善士”匾,红地金字,右侧匾序楷书阳雕,左侧行书“善士”二字阴刻。序文由赖时瑸撰写,文中提及宜翁先生援助亲友而从不夸耀、排难解纷保障乡里、济困扶危倾囊不惜,其品格高尚而声名远播,被赞誉为天下之善士。

清咸丰四年(1854)“如松”匾

  清咸丰四年(1854)的泥金地祝寿匾,阴刻行书“如松”二大字及小字若干。古人常以《诗经·小雅》中的“天保九如”为祝寿语,这里取“如松柏茂”中的“如松”二字,恰是因为受匾之人寿岩公曾种了数里的青松作为行道树而惠及路人,可谓一语双关,颇为精妙。此外,寿岩公在乡里赈匮救贫、周亲恤友,砌路修桥、利济行人,种种善举,躬行不辍。

清光绪四年(1878)“急公好义”匾

  这是一块清光绪四年(1878)的匾,匾芯堆塑“急公好义”四字,红地金字。上、下边框饰卷草金漆浮雕,左、右边框饰浮雕花鸟,装饰富丽。此匾是“汀漳龙、延建邵、兴泉永兵备道署建宁府正堂赵”为“候补都司詹景阳”而立,以表彰其为地方公益所作的贡献。

  匾额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慈博馆展示的匾额是记录和反映传统慈善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展示和传播价值。此次匾额替换是慈博馆阶段性藏品征集成果的集中呈现,接下来,慈博馆还将继续努力征集更多更好的慈善相关藏品,深入挖掘背后的慈善事迹和理念,为公众提供更精美的展览、更优质的服务,不断弘扬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相关资讯

上一页
1
2
...
94
友情链接

慈善博物馆

地 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虹桥路9号

服务热线:0513-55002600  0513-55002602

邮 箱:zhcsbwg@163.com

CopyRight © 2022 中华慈善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4231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通